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事實論證篇 - 1

本書的作者之一麥可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本身就是個有趣的人,他研究化學,曾是激進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份子。有一次他把自己用鐵鏈綁在化學工廠的煙囱上,抗議該工廠的化學物品外洩到萊茵河,導致沿岸大批動植物死去。沒想到那個公司的董事長,竟用鮮花熱湯迎接他們這些抗議份子。在傾聽完他的意見後,不但很感興趣,還給了他一些建議,促成他創辦了一家環境化學研究機構,研究如何減少各種化學物品對環境的危害。(他還獲選Time時代雜誌2007年的「環境英雄」)  

  直到目前為止,一般人對工業和環保都認為是「水火不容」的兩端。我們對工業產品或綠色採購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製作及購買對環境「破壞較少」的物品,或減少廢棄物,原先布朗嘉也是如此想。

然而,就在布朗嘉遇到書中另一作者,學建築出身且致力於永續建築的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之後,兩人開始激盪出新的想法,那就是:打破「廢棄物」的概念,沒有東西是「廢棄物」,人類可以透過設計來徹底消除廢棄物。它提出新一波工業革命的概念:產品不必然會走向終結,透過以大自然為師的設計理念,新的產品是「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的運作系統,資源和材料能無止盡的循環利用,不會破壞本質或有所減損,更不會傷害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簡單的說,以往工業產品設計的理念是一種線性單向「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模型,也就是資源經開採、製成產品賣掉,最後在某種「墳墓」(通常就是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處理掉。而這種思維長期發展的結果,讓地球累積愈來愈多有害環境的廢物,資源也一點一滴的耗盡。

接著,環保理念抬頭,人們開始想到「減廢」或「資源再回收」的方法。但事實上,減少或降低污染的方法,只是讓問題「比較慢」爆發,人們反而往往因為這種慢慢的、漸進的污染,降低對環境保護的警戒心,長久下來,更讓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資源回收」則是另一種陷阱(我把它想為慢性自殺)。因為大多數的回收,都是一種降級回收,材料品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每況愈下。比方說塑膠回收,會和其他塑膠混合產生一種低品質的混合物;金屬回收也不可免的和其他油漆、塑膠等材料一起熔化,降低回收鋼材的品質,即便是紙類回收,也需要進行大量漂白和其他化學處理,有時還含有毒性油墨…總之,如果材料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回收問題時,盲目採用表面環保的方式進行回收,不但無益,可能比不回收利用帶來更大的危害。

所以本書主張: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Being ”Less Bad” is No Good.)。「減少破壞」的思維意味著接受現實,相信那些設計拙劣、不公允、具破壞性的系統,就是人類所能做到最好的。本書希望提出一種更完美的模式,具有「生態效益」(Eco-Effectiveness)的工業設計產物。作者認為產品從一開始設計時就應充分考慮到以後的反覆利用而不是採取拙劣的事後補救方式。

書中舉櫻桃樹的例子讓我們思考:「看看櫻桃樹。成千上萬的花朵結出累累碩果,以供鳥類、人類及其他動物享用;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某個櫻桃掉到泥土裡扎根成長。看到地面上散落的櫻桃花瓣,有誰會去抱怨:『簡直太沒效率了,多麼嚴重的浪費!』櫻桃樹花果豐碩,卻並不耗竭它周圍的環境資源。當這些花果掉到地上時,它們會分解為養分,滋養著微生物、昆蟲、植物和土壤。儘管櫻桃樹所產出的『產品』相對它所立足的生態系統來說,已經遠遠超出所需轉為滿足更豐富多樣的需要。」

另一個螞蟻的例子也讓我印象深刻:「螞蟻是物種密度和生產力不對世界其他部分帶來危害的範例,因為牠們所生產和使用的全部東西都存在於從搖籃到搖籃的自然循環當中,即使是牠們所使用最致命的『化學武器』,也是可生物分解的。當牠們所生產和使用過的東西返回土壤時,會繼續提供養分,同時蟻穴所需的養分也在這過程中得到恢復。螞蟻還會再生利用其他物種產生的廢棄物……牠們是操控著世界的小精靈。儘管牠們操控著世界,但並沒有過度耗損這個世界,與櫻桃樹一樣,牠們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不同於「從搖籃到墳墓」的思路,本書提出一種產品的「轉世輪迴」的想法,或稱為「從搖籃到搖籃」系統。它認為,產品的設計、產出及包裝,應該模仿自然界的高度效益、含有養分流和新陳代謝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存在廢棄物的概念。無論是由可生物分解的原料製成,並為生態循環提供養份;或者是由封閉工業循環中的材料組成作為工業有價值的養分持續循環著

「從搖籃到搖籃」的思考,跳脫以前環保只著重在「如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而是更積極的思考:「工業生產如何對環境有益」。對「回收」(recycle)的概念,則提升為「升級回收」(upcycle)。所有被生產的產品,應該從發想設計源頭開始,就設計產品最終將被回收再利用,或許是回歸土壤,或是轉換為其他產品。

想像我們喝完飲料的瓶子,內置一粒種子,瓶子在扔到地上能夠分解,種子則會在土裡扎根發芽;又或者一種新的紡織品,在太陽、水和微生物的幫忙下能成為當地土壤的養分,那麼消費者使用完這些產品後,將它們扔到土壤中或進行堆肥,扔東西將變成一種樂趣,毫無自責的向自然界饋贈養分是無可言喻的快樂。就像櫻桃樹的花瓣,就像螞蟻分解廢物並為土壤提供養分。

如果人類的設計也效法櫻桃樹,那麼一幢房子在建造時,不但會考慮到節能,也能讓身處其中人享受到陽光、新鮮的空氣、舒適的溫度甚至食物。作者以此理念為Herman Miller設計工廠,只比建造一間標準金屬結構的工廠高出百分之十。他們設計一條貫穿廠房的「陽光大道」,兩旁種植樹木。日光從屋頂照到屋內工人所在的每個角落。工人可將屋內陽光與窗外景色盡收眼底。暴雨和廢水則透過彼此相連的地來疏導和淨化,它展現出一種「親生命性」─人類熱愛戶外和自然的天性。所以那家工廠員工的留職率十分驚人。

前面的這些構想,都不是瘋狂科學家的荒謬構想,事實上,目前已經有愈來愈多C2C認證(Cradle to Cradle)的產品,例如Climatex lifecycle紡織公司所有的製程均無害於環境,製作過程排出的水也是安全可飲用的水,所有的廢棄物還可被製為氈,賣給農家做為護根層使用。又如Dressed to Kill拼貼地毯其材料都在封閉循環的製程下可再回收。因此當你不再使用這些地毯後,只要撥打地毯後印製的聯絡電話,公司就會免費來收取地毯並回收再製新地毯。

福特汽車發表的U型車內裝也是採用符合C2C標準的材料。主要動力是高壓縮氫氣內燃機,加上燃料電池的驅動馬達,可減少99%的二氧化碳排放。車椅泡墊含大豆成分,機油是從葵花籽提煉出來,座椅、面板、方向盤使用的聚酯材料等都符合C2C工業養分的回收要求,回收後品質也不會減損。連塗裝以往是靠消耗大量能源的高溫烤漆,現在則用紫外線照射來固化塗料的技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搖籃到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