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事實論證篇 - 3

試做一道是非題:「節能減碳」是阻止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能源危機的最佳選項。
這個簡單的問題,不管是政治人物、企業領袖、市井小民或是十歲的國小學童,大概都會理所當然地畫「○」。但如果問「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 概念的提倡者布朗嘉 (Michael Braungart),他將會毫不猶豫地大力搖頭,打一個大叉叉。

少碳不等於零破壞

布朗嘉的理由很簡單: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並不等於保護環境。「就像打小孩子,從打5下變成打3下,這樣就叫保護孩子了嗎?或者男友從打你10下變成打1下,這樣很棒嗎?」他生動地舉例。
同樣地,政府向人民宣導,為了「保護環境」、「節能減碳」,大家應該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但即便是公車、捷運系統,仍舊耗能又排碳,只是放慢了破壞環境的速度,卻無法停止環境被破壞和資源耗竭的趨向。

出身德國的布朗嘉提醒台灣政府和民眾,雖然追求低碳、零碳足跡是當今潮流顯學,對於提高人類的環境危機意識,也發揮一定的功效,但這樣的概念是源自於北方國家,其他地區的人們除了「低碳」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表示,像瑞典這樣的北歐國家,因為氣候寒冷、冬夜漫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維持生活品質。因此能源匱乏的問題特別關鍵,節能減碳於是成為重要課題。但是在台灣這樣溫暖、日照充足的熱帶國家,太陽能源不虞匱乏,與其談節能減碳,不如談如何善用太陽能、如何把碳固定在土壤中。

布朗嘉博士一語道破:「低碳、減碳的概念,其實隱含著北方文明的罪惡感。」他認為,節能減碳是一種消極、負面的懲罰觀念,要人們降低生活的便利性、改變生活習慣,以免排太多碳而破壞地球。它讓人們「因為自己活著會不可免地排碳,而感到愧疚。」他幽默地說,若真要將低碳做到極致,那麼早早結束生命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並不是在批評政府採用歐洲模式的低碳策略,而是鼓勵政府應該要採取更進一步的策略。」布朗嘉解釋。他也認為倡導節能減碳有助於喚起社會大眾的環境意識,只是,光停留在節能減碳的初步階段,是不夠的。

簡言之,節能減碳不僅無法對當今的環境問題對症下藥,還有增加消費者心理壓力的負面作用。如果政府與人民繼續將所有的力氣投注在這件事上,而不從問題根源著手改變,反將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如此看來,一昧高唱節能減碳不僅不是阻止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能源危機的最佳選項,還極可能是個不利也不智的選項。

不是談減碳,而該談「健康的碳」、「有益的碳」

聽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以為布朗嘉教授是反環保、來找碴的麻煩人物,但事實正好相反。他更帶來了工業文明的佳音,替人類的未來指出一條更光明的進程。

想像一下,一個沒有垃圾、污染和能源危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環境與經濟不再對立衝突,因為透過精良的研發設計後,每項產品在製造過程都不會產生污染和浪費,並且用完後可在自然的循環中輕易分解,或成為下一樣產品的養分和原料,在工業的循環封閉系統中無限重複使用。更棒的是,人們不需要懷著罪惡感壓抑消費的渴望,也不需要犧牲舒適的生活文明來減緩地球遭受的破壞。

這是布朗嘉教授為當今人類所描繪的美好願景,也是百年工業發展掀起的新革命。
「人們總是希望有好的經濟、好的社會,但對於環境,卻只要求『比較不糟』的結果就好,這根本沒道理。」他說。

在C2C的概念中,讓物質和資源永續循環利用,並在製造、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不對環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是品質管理最基本的條件。因此,他認為,環境污染、能源耗盡這樣的危機,不應被放在「綠色」的框架之下來看,而是經濟問題。

他反對現今市場流行的「綠色」產品概念。他認為,沒有所謂「綠色」或「永續」的產品,因為永續本來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只有品質管理好(完全符合永續條件)與不好的產品。只要會破壞環境、危害健康的產品,就是不好的產品,沒有破壞多寡的區別。他說,就像有毒的玩具,就是不好的玩具,而非毒性較輕微的玩具,就可以被接受稱為綠色玩具。

而若將碳排放問題放在C2C的架構來看,便是物質管理的問題。布朗嘉教授認為,碳排放是生物與人類文明運作的必然結果,不可能完全消除。問題出在於,在現今工業體系以及工業化農業的運作之下,大量的碳被排放到大氣層,因而成了暖化的幫兇。

但是,如果將碳善加管理,回收利用、或固定在原本的表土中,也就是放在對的地方,那麼這些碳就不再是問題了。適得其所的碳,即布朗嘉所稱之為「健康的碳」(healthy carbon)或「有益的碳」(beneficial carbon),才是人類應該關注的焦點。

「別再談節能減碳了!」布朗嘉教授不斷強調。與其總是負面消極地談減少破壞,不如積極正面地重建表土,把碳管理好,讓碳留在正確的地方,變成有益環境、有益健康的存在。

節能之前,先做好物質管理

布朗嘉也指出,相較於政府與大眾對「節能」的重視,貴重金屬的耗竭,遠比能源問題還更關鍵、更迫切。因為能源可以透過不同方式轉換而來,並且還有太陽能這個潛力無窮的選項,但貴重金屬等等材料(material)卻是無可替代的。
目前工業製程與產品中常大量使用銅等金屬原料,但由於設計不周,這些原料一經加工後,往往便不可回復,直接被丟棄;就算回收了,也多無法保持原本的純度,甚至回收過程中因需添加更多有毒化學物質,造成更多環境的破壞與資源的消耗。

布朗嘉提醒,如果我們在關注「節能」的同時輕忽這個問題,繼續大量、快速消耗地球有限的材料資源,而不思考如何永續管理、使用的話,我們將會遭遇到比能源匱乏更快且更棘手的危機。

布朗嘉教授也用行動證明,C2C不僅是美好的理念,也是可行的行動方案。

在他與建築師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 的合作努力下,不只Nike、福特汽車、飛利浦、黛安芬等世界知名企業先後加入 C2C 的行列,研發、製造符合C2C概念的產品,荷蘭政府更舉全國之力,從政策補助到研發教育,多方面宣傳推廣,且積極訂下在今年中央政府所有公共採購項目都必須符合C2C規範的目標。

EPEA在台灣

布朗嘉5月間訪台時曾拜會環保署會見署長沈世宏,他稱讚環保署長是個有能力和幽默感的人,並在會談中得到政府協助推展C2C的支持;業界方面,台達電子公司也已表達合作的善意,布朗嘉對台灣成為亞洲C2C搖籃的前景,非常樂觀。

目前EPEA台灣辦公室已在台灣另聘請一位電子產業環境專家,擔任歐洲總部與台灣分部之間、以及企業、政府和團體之間協調、推廣的橋樑。

如果台灣能如布朗嘉所期待的,成為亞洲各國永續工業革命的先驅和搖籃,那麼C2C理念不僅將協助我們保護台灣脆弱珍貴的自然環境,也將是台灣產業升級、提昇未來經濟競爭力和外交實力的絕佳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搖籃到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