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Page27~40(緒論 INTRODUCTION)

CRANDLE to CRANDLE

緒論 INTRODUCTION

這本書不是一棵樹

This Book Is Not a Tree


終於,你找出時間坐在自己最喜歡的扶手椅上,好好地放鬆一下。你隨手拿起一本書,此時,你的女兒正在隔壁房間裡玩電腦,另一個孩子正在地毯上爬來爬去,正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塑膠玩具中自得其樂。此時此刻,你所感覺到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平靜、更舒適並且更安全的場景嗎?

讓我們來仔細檢查。首先,看看你那張坐上去感覺很舒適的椅子。你知道嗎,紡織品內含有誘導有機體突變的物質、重金屬和有害的化學成分,還有正式列入危險品的染料-但這些物質卻仍用來生產並販售給消費大眾。當你改變坐姿時,紡織品顆粒受到摩擦,有害物質在人的呼吸過程中通過鼻、嘴和肺吸入體內。在你訂購椅子時,這些訊息是否標示在說明書上呢?

再看看你女兒正在使用的電腦。你是否知道,電腦是由超過一千種不同的材料所製造?這些材料包括有毒氣體、有毒金屬(如鎘、鉛和汞)、酸、塑膠、含有氯和溴的物質,以及其他添加物。研究發現,從印表機碳粉匣中散發出的粉塵,含有鎳、汞和鈷,在你悠閒地讀書時,你的小孩正吸入這些有害物質,危害著他們身體,但人體卻幾乎感受不到這件事。這些有害物質是必要之惡嗎?當然,這上千種材料中,有一部分是電腦正常運行所不可或缺的。幾年後,家裡的電腦落伍了,你只能把它們丟掉,這樣一來,可以回收的有價值材料和有害的材料就一併扔掉了。你只是想用電腦,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浪費和破壞環境的共犯。

事實上,你很關心環境的。最近去買地毯時,你還特地選擇了一款用回收的寶特瓶加工後作為原料的產品。回收(Recycle)?也許更精確的說法是「降級回收(downcycle)」。先不去考慮人們這樣做的好意,實際上你的地毯是由這種物品製成-在設計之初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將來還能再利用,把這些物品再加工成為地毯所需要的能源和因此產生的廢物,與製造一張新地毯一樣多。所有這一切努力,不過是把產品的壽命延長了一到兩個生命周期而已。地毯最終能不可避免地成為垃圾,只不過先在你家裡暫時鋪一陣子。不僅如此,在回收過程中的添加物可能比傳統產品的材料更加有害,甚至有可能在你家中散發出更多有害氣體。

你擱在地毯上的鞋子,看起來似乎無害。但這些鞋子很可能是在開發中國家製造的,在那裡,工作環境的健康標準(規定工人最多可以接觸多少劑量化學物質的法規)可能沒有在西歐或者美國那樣嚴格,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製造鞋子的工人雖戴著面具,但並不足以使他們免於有害氣體的危害。起初你想要的只是一雙鞋子,最後卻把社會的不公和罪惡帶回了家裡。

還有,小孩正在玩的塑膠玩具,能放在嘴裡嗎?你要知道,那是由PVC塑膠製成的,很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能在動物上引發肝癌,而且被懷疑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或者含有毒性的染料、潤滑劑、抗氧化劑和紫外線輻穩定劑。為什麼會這樣?那些玩具的設計師在想什麼阿?

這就是我們費盡心思維護一個健康的環境,或者說擁有一個健康的住家所得到的下場嗎?我們對平靜、舒適和安全的要求救只是這樣?這幅場景似乎出了什麼問題……..

好了,現在看者你手上這本書,感覺它一下。

這本書不是一棵樹。

這本書的內容印刷在一種合成「紙」上,並裝訂成本的形式,這是Melcher Media公司的書籍裝師米謝爾(Charles Melcher)的創新發明。跟我們平日熟悉的紙張不同,這本書沒有使用任何紙漿或棉花纖維,而是由塑膠樹脂和無機填料做成的。這種材料不僅防水,而是這本書作為「工業養分」的雛形,也就是說,本書可以被分解並無限地在工業流程中循環使用,一而再、再而三的製成「紙」及其他產品。

樹木是大自然造化的完美產物之一,在環環相扣的生態環境中扮演重要的、多方面的角色。正因如此,它成了我們思考問題的重要模型和象徵,接下來的篇幅會提到更多。但也正因如此,用樹木來製造像紙張這樣微不足道、使用壽命又短暫的物品,實在不是最佳選擇。我們正在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使用替代材料製造紙張,表達出我們避免使用木材纖維來造紙的意願。這表示我們正朝向一種完全不同的設計概念和生產方式邁出一大步,這是一場新興運動-我們稱之為下一波工業革命。這場革命肇基於自然界的有效性設計宗旨,基於人類創造性和繁榮昌盛,基於尊重、公平和良善。它具有改變工業界和環保主義的強大力量。

邁向下一波工業革命

我們習慣把「工業」和「環境」二者視為對立,因為傳統的開採、製造和處理廢物的方法會對自然界產生破壞。環保人士通常認為破壞環境是工業的特徵,商業機制和工業化生產帶來的需求與增長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破壞性。

另一方面,企業家認為環保是生產和成長的障礙。傳統的觀點認為要維持環境的健康,工業必須受到限制和法律規範,而工業要繁榮,就不會優先考慮自然界。看來,工業和環保無法在同一世界中共存。

  我們生活在物質充足的世界中,人們對物質的消費肆無忌憚,沒有限制。在如何減少人類對生態的踐踏的討論中,我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為什麼不在產品和系統的設計中,充分展示人類創造性、文化和生產力的富足呢?這樣的設計充滿人類的智能,而且對生態安全,人類能夠因此為自己在生態圈留下的足跡感到高興,而不是懊悔。



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當代「永續建築」旗手,出生於東京的背景,使他從童年的日式生活中體會到與自然契合的建築設計。他相信一個良好的設計,能夠在生態和經濟上取得平衡,並在自己所設計的案例中徹底實踐,影響力遍及全世界。曾獲1996年永續發展總統獎、1999年《時代雜誌》行星英雄獎、2004年國家設計獎等。

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

《Time》時代雜誌2007年的「環境英雄」(Hero of the Environment)。 他所提出從產品設計開始就應該是零廢棄的「從搖籃到搖籃」概念與系統,徹底改變現有製造與消費世界的方式,被稱為是繼工業革命後,影響設計與生產最重要的一波革命。

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年輕時是激進的生態行動主義者,也是「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裡的第一個博士,七○年代更成為德國綠黨的創辦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綁在煙囪上,抗議化學工廠排放污染物;也曾在北海游泳,抗議漁船濫捕。 

布朗嘉是積極的環保行動主義者,是綠色和平組織中的第一位博士,也是綠色創業家,創立「鼓勵環境保護協會」(簡稱EPEA),發展不同的環保產品與材質設計。他參與的布料設計,廣為航空公司頭等艙使用。德國呂內堡大學教授,得到英國、德國多項環保獎項,現在積極協助企業改變產品與製程,包括福特汽車、Gap、飛利浦等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

1987年作風丕變,開始和企業合作,研究兼顧經濟發展、商業利益和生態平衡的工商設計方案,並於世界各地積極講演推廣,2007年10月首度來台開辦短期工作坊。

試想,地球上所有的螞蟻加在一起,比人類加在一起的生物總量還要大。螞蟻在地球上辛勤地工作已經數百萬年了。他們的生產力滋養著動植物和土壤。而人類工業文明臻至巔峰不過上百年歷史,卻為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生態系統都帶來危害。大自然的設計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類的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搖籃到搖籃